查看原文
其他

范周 | 数字时代艺术发展的十大趋势

范周 言之有范 2023-04-03

今日看点

从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再到数字时代,艺术形态经历了从传统艺术到大众艺术再到数字艺术的更迭,当今,数字技术正全方位影响着艺术管理的发展趋势,包括协同化人机合作管理模式、智能交互式艺术传播、大数据创新艺术管理手段,以及艺术与科技融合的新人才培养等方面。11月22日,范周教授在大连艺术学院发表名为“数字时代艺术管理的新趋势”主旨演讲,现将发言内容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范周教授现场演讲


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到2035年,我国要实现关键核心技术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十四五”规划建议指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数字时代背景下,新兴技术的发展已经贯穿融合到了艺术管理的各个环节。


一、艺术生产智能化


首先,艺术生产呈现出智能化的趋势。早期的人工智能只是作为艺术家的辅助性生产工具,随着算法的不断演变,人工智能已经可以独立创作艺术作品,并在市场进行流通,艺术管理的对象范畴也相应扩大。如此一来,制定人类作品和机器人作品的差异化管理标准也成为必然趋势。2019年7月,微软小冰在中央美术学院举办名为《或然世界》的个展。微软小冰通过对过往四百年艺术史上236位著名人类画家画作进行学习后创作出了上百幅原创绘画作品,用色、表现力和作品中包含的细节元素都已经接近了专业人类画家水准。


其次,艺术生产的效能不断提升。线性编辑不能随机存取素材,只能按照时间顺序事先完成构思,一经排列无法随意增删,牵一发而动全身。数字化技术弥补了这一缺陷,艺术家可以在原先内容基础上实时编辑,同步更新,甚至很多大文娱企业搭载5G顺风车,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高效化剪辑视频,实现视频内容自动化生产和加工。技术的自动化带动了艺术生产的快速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用户参与度。例如,《女儿们的恋爱》《妻子的浪漫旅行》等节目利用内容自动生产引擎,将拍摄过程中不存在的赞助商品牌产品以虚拟广告道具的形式植入视频播放环节,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仅毫无违和感,而且可以实时获取关联度极高的广告信息。


二、艺术经营高效化


1

内容审核高效化


随着互联网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大,网络内容实现井喷式发展,数量的暴增也引来了质量的担忧,低俗、暴力等乱象横生,内容治理成为网络共识。AI 时代人机协同合作工作的新模式或许会成为艺术管理行业下一个重要风向。2020年5月15日,百度发布了全新的人机协同审核管理平台,通过分类设定日常审核规则和敏感时期审核规则配置黑白名单,由人工智能进行第一轮图像、文本、语音、短视频的审核,再由人工进行第二轮复审,在降低了30%人力消耗的同时,达到了99%的准确率。


2

营销预测精准化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促进营销预测精准化。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研究平台上的用户行为数据,得出具有参考意义的票房预测数值,为确定影片档期、定制营销方案提供指导。例如,猫眼专业版APP基于深度学习算法智能化预测《功夫瑜伽》总票房为18.23亿,实际票房为17.53亿,误差值仅为3.99%


3

内容推荐个性化


大数据时代广告投放和内容推荐具有精准化、个性化的特点。爱优腾芒、哔哩哔哩等长视频网站,抖音、快手、西瓜等短视频平台都通过收集消费者数据作出用户画像,定向定量投放广告。同时,这些平台会在用户收看某一内容产品后,通过追踪分析用户播放痕迹,开放“只看ta”的功能,匹配与用户兴趣相关度高的其他信息定向投放,完成个性、精准的推荐。


三、艺术表演虚拟化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广播电视将传统高雅艺术形式拉下曲高和寡的云端,以日常化的存在手段融入人们生活,数字化技术又利用混合现实将虚拟艺术叠加到真实生活中来,用更易触的方式增添了生活美感,周围环境变成了生活的大舞台。不仅如此,小舞台也不例外,人工智能赋予了技术以艺术的温度,也给予了艺术以技术的滋养。


第一,人工智能丰富艺术表演方式。人机交互、动作捕捉、虚拟现实、全息影像、三维影像等技术手段与音乐、舞蹈、戏曲等艺术形式不断融合,现代科技将表演的核心元素以更直观的、动态的方式呈现给观众。2017年11月22日,日本著名舞蹈演员森山开次在东京举办了名为“Mai Hi Ten Yu”的演出。在此次表演中,森山开次采用雅马哈公司的 AI 技术,手腕、背部和脚上总共安装了四种传感器,当他翩翩起舞时,舞蹈动作能够转变为乐曲数据,在钢琴上演奏。


第二,人工智能催生虚拟文化产品和服务。根据艾瑞数据,我国二次元用户规模在2019年已经逼近4亿,二次元群体激发了虚拟偶像的市场潜力,影响着艺术消费市场。从全息投影合成的邓丽君,到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上成立的虚拟女团(由哔哩哔哩泠鸢、微软小冰、百度小度、小米小爱组成),都是在上百人的团队和宏大的数据库资料、丰富的技术叠加的基础之上得以实现。


图片来源于艾瑞数据


四、艺术呈现的多维化


数字技术的力量催生艺术文化活动观览方式的变革。借助技术艺术的呈现形式可以突破社会和自然的物理空间局限,打造出二维、三维或多维立体空间的交互、静态画面与真实生活交融的新场景。随着5G技术使4K和8K高清传输成为现实,武汉军运会、央视春晚分会场等大型活动影像得以在电视上高清播放。2019年,武汉军运会的总制作方打造了360度全景式、三维立体式舞台,将投影技术与绚丽灯光效果相结合,艺术与科技完美融合充分地展现了黄河、丝绸之路等各种元素,展现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蕴和魅力。


受疫情的影响,2020年艺术市场整体活跃度降低,线下艺术活动减少。但疫情也同样给数字艺术带来了乘风破浪的机会,线上形式的艺术活动不断增加。例如,抖音与国内九家博物馆联合联合推出“在家云游博物馆”的直播项目获得2.9亿次播放。云蹦迪、云赏花、云展览、云练舞等层出不穷,数字技术的应用以及直播的即时性和在场性弥补了线上形态缺少社交、互动体验感等缺陷,满足了观众对于艺术体验仪式感的追求。


五、艺术传播多元化


人类进入3G时代以后,传统主流媒体与新媒体逐渐融合,形成了融媒体,例如央视网和央视频APP。随着融媒体与体育、演艺、教育、政务、电商等行业的混合发展,体育互动类、VR 演艺类、短视频教育类、直播电商类等多种节目类型和产品生态兴起,在这其中,数字艺术功不可没。


2019年被称为5G元年,随着新基建的投资与建设力度加大、5G的全面铺开,8K超高清产业技术和成果转化将迎来更大的战略发展机遇,5G+8K+VR/AR/MR+AI将运用到游戏、购物、社交、教育、医疗、房产、旅游、巨幕影院等场景。就文教娱乐来说,8K超高清视频除了提高清晰度和临场感之外,与其他技术的结合能为用户提供更逼真的体验,这也促使新型艺术形态得以更广泛更深远传播。2017年,腾讯推出建军90周年的军装照引爆朋友圈,一键上传即可换脸保存自己的专属军装照片,简单易上手的操作使其拥有了成为爆款的基因。


六、艺术体验场景化


沉浸式艺术体验利用虚拟技术进行情景化再现,提供了更多样态的新型场景。腾讯在2020年9月25日举办了名为“文物的时空漫游”展览会,创意叠加数字化技术,让百余件文物IP在数字化创新中熠熠生辉。其中,“翰墨文心”以竹林为屏,席地而坐,座下潺潺流溪,荷叶托酒杯,用手势感应拿起酒杯,面前就会出现一首诗。沉浸式艺术展等形式的虚拟技术应用促进了艺术体验感的升维,未来或许会有更多传统文化意涵得到演绎。


七、艺术消费个性化


爱好和兴趣的人群聚集成为圈层,反映在艺术消费领域,就出现了饭圈、追星、二次元、体育、古风等为代表的热门圈层,受众规模的不断扩大倒逼艺术市场产业链的成熟,进一步促进艺术产品供给侧改革。


根据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88亿,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8.18亿占网民整体的87%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手机的普及使得用户花费大量的时间网上冲浪,进行数字文化消费。动漫影视形象与潮玩手办、MR虚拟游戏体验与硬件设备、线上音乐会与周边衍生品开发、国风音乐与汉服圈、二次元漫画与cosplay等等,艺术的个性化消费需求在线上得到充分释放,又与线下相结合,形成了完整闭环。


八、艺术管理人才培养升级


2020年,中央音乐学院与清华大学及北京大学联合组成跨学科导师团队,开始招收“音乐人工智能与信息科技”方向的博士生,是在艺术人才培养上科技与艺术融合的尝试。中央音乐学院校长俞峰描述其为:“让音乐插上科技的翅膀,解决艺术的痛苦、人类的无奈。”


目前我们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环境更迭迅速,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已经发生变化,新文科建设箭在弦上。在未来,学科重组,文理交叉,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和教师的相互合作成为新型艺术管理人才培育的趋势。目前的艺术管理市场一直缺乏既懂艺术,又懂经营和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人工智能时代的崛起是新时代新文科人才的培养的机遇。


九、艺术管理应急机制建设


受此次疫情影响,线下艺术活动受到强烈冲击。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取消、第五届“ 画廊周北京”延期、《唐人街探案3》《姜子牙》等撤档等现象充分地暴露出在数字时代,我国艺术管理应急体系建设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针对这次疫情应对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处理急难险重任务能力”。


首先,应当提高抗风险意识,加强应对大灾难的战略布局准备。浙江省杭州市在十五年前就布局了数字经济,今年上半年,数字经济一马当先,带动全市生产总值达到7388亿元,同比增长1.5%。


其次,形成自上而下的应急响应体系,提升应急性艺术资源保障的能力。灾难面前不应该只有物质救助,还应该有心灵抚慰,在这方面,文化艺术要担负更多责任,一旦突发社会公共灾难,国家应自上而下释放线上艺术储备物资,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同时,管控舆情,稳定民心。


最后,发挥线上互助优势,通过艺术消费带动社会效益。今年,为了支持抗击疫情,嘉德推出了“至诚——中国嘉德网络公益拍卖”的线上拍卖活动,168件义拍作品成交率达到100%,总交易额1574.56万元,所得善款皆用于疫情救助。


十、艺术版权数字化


数字化艺术共享时代让大量封存在博物馆里的经典文物走出阁楼,走近人民大众。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看,艺术作品通过互联网技术以多对多的传输机制呈现给广大受众,是艺术与大众双向而行的胜利。但从数据安全视角看,用户数据、支付信息、版权问题在大数据搜集过程中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


2019年9月3日,陌陌旗下换脸平台“ZAO”被曝用户隐私协议不规范,存在数据泄露风险等网络数据安全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对陌陌负责人进行了问询约谈,要求其整改。“ZAO”的用户协议显示,用户“换脸”意味着肖像权利人同意授予“ZAO”及其关联公司全球范围内完全免费其肖像信息,且不可撤销、永久可转授权和可再许可的权利。


图片来源于网络


根据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现代化过程中的数字技术为社会带来了众多机遇,但同时也制造了无数的社会风险。这些风险给整个社会发展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呼唤着更安全的数字技术应用和更完善的管理体系。美国在20世纪末就意识到了数字版权保护的必要性,出台了《数字千年版权法案》《数字消费者知情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建构了从立法到司法、从行政到社会全方位的版权保护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美国的创新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占据世界领先地位。中美国情虽不相同,但依然可以借鉴其版权保护体系和运作机制。


总而言之,科技进步以及人工智能的发展为艺术行业带来许多新的变化。相信在不久之后,随着艺术管理者对人工智能技术认识的不断深化,智能技术将会更加深入到艺术行业发展中。


图片 | 来源于网络责编 | 吕璐芳、隋缘美编 | 侯晓
声明 | 文中图片和文字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版权方持权属证明与我方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往期 · 推荐

范周 | 新文科时代文化产业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新思考

范周 | 贯彻落实“崇文争先”理念,文化与金融合作掀开新篇章

范周 | 立足文化自信,AI赋能文产

范周 | 推动“十四五”文化产业新发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